——与部分鲁籍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讲话
财政部农业司 王建国司长
2013年7月18日
各位代表: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每年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建议提案涉及财政工作,其中许多具有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国家出台的许多重大财税政策,都离不开代表们的建言和推动。特别是在座的各位代表,对“三农”感情深厚,积极履行职责,反映基层实际,反馈百姓呼声,提出政策建议,对我们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农工作是莫大的鞭策和支持。
财政部党组历来高度重视两会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今年来,部领导多次开会布置相关工作,部里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办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定时期的核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推动办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努力做到“办理一份建议提案,赢得一份理解支持”。
今天,受部里委托,我们专程到山东来,一是听取代表们对财政工作,特别是财政支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就当前财政支农工作,以及袁敬华、王有德代表提出的“关于降低惠农政策行政成本,整合惠农资金的建议”的办理情况做一个汇报。刚才,各位代表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对我们完善政策,做好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将认真梳理消化,能够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尽快落实,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也将积极研究推动相关工作。
首先,我就财政支农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央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国家财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将中央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政策出台密度之高,力度之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为“三农”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03-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三农”支出约6万亿元,年均增长21.5%。2013年,中央财政年初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13799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1.4%。其中:用于农业生产支出5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对农民的四项补贴支出1700.5亿元,增长3.5%;支持农村社会事业支出6051.12亿元,增长13.3%;用于主要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620.5亿元,与上年持平。根据往年情况,预算年度执行中会有追加,全年“三农”投入规模、增量、增幅还会进一步提高。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重点开展了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持粮食稳定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主要是:大力支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包括支持农业科技的研发、转化、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如支持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支持现代种业发展、支持“菜篮子”生产等;支持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如支持农业生产救灾、动物疫病防治、特大防汛抗旱、山洪灾害防治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推动农村深化改革。比如说,取消了农业税。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改革前,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农村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农民负担很重,使得农村税费改革势在必行。为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2000年开始在安徽试点,2003年推广至全国,2006年最终取消农业税,使中国历史上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2006年后,中央财政逐步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将改革的重点转向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集体林权经营制度等领域,促进了农村上层建筑变革,有力地推动解决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深层次问题。此外,还积极支持农村金融、涉农税收、农产品流通、农口部门管理体制等相关改革,增强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三是对农业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补贴政策,特别是“农业四项补贴”,开创了我国政府直接补贴农民的先河。2002年起,为引导和鼓励农民推广使用农作物优良品种,中央财政设立了良种补贴,并由大豆一个品种逐步扩大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10个品种,覆盖了主要产区或优势产区,有效提高了我国良种覆盖率。2004年起,为鼓励农民使用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设立了农机购置补贴,逐步覆盖主要农机种类和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对扩大内需和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起,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财政出台粮食直补政策,把原来补贴在流通环节的粮食风险基金拿出一部分直接补贴种粮农民,并不断完善补贴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2006年起,为弥补因农资价格上涨造成的农民种粮成本增支,中央财政出台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动态调整增加补贴资金,保护了农民种粮收益,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除四项补贴外,陆续出台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林业补贴、畜禽良种补贴等,形成了长期中期短期配合、增产增效增收协同、生产生活生态兼顾的补贴制度。
四是促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比如,教育方面,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率先在农村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稳步提高,陆续开展了教师特岗计划、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社保方面,全面建立了新农合制度、基本药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农保制度,特别是去年实现了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将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文化方面,支持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改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条件,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五是支持农村扶贫开发。为支持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财政部门逐步构建了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采取综合性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并不断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促进了农村贫困状况明显缓解,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初步统计,2010-2012年,中央财政在财政专项扶贫、一般性转移支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和其他(水库移民、彩票公益金)等七个方面,安排用于农村贫困地区、使贫困农民直接受益的综合扶贫投入分别为1618亿元、2272亿元和2996亿元,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
正是国家财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三农”方针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完善政策,促进了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这些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03-2012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8.1亿亩增加到9亿亩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6.6%提高到54.5%,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从35%提高到57%,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粮食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亩产从577.7斤增加到706.5斤,总产量从8613.9亿斤增加到11791.4亿斤,实现了“9连增”且连续六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与此同时,农民增收“9连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千百年来,农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助、住有所居的梦想正在实现。
山东是我国产粮大省,也是农业大省。近年来,中央财政高度重视对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农业司的情况看,2008-2012年,农业司共安排山东省支农支出逐年加大,总量在东部地区中排第1位,主要用于支持山东省农业生产、农林生态建设、农村扶贫开发等。此外,中央财政在农村社会事业、农村改革、农产品流通等其他方面也不断加大了对山东省的支持力度。
接下来,我重点汇报代表有关建议的办理情况
袁敬华、王有德两位代表结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万家”代表主题活动,以及市、县、乡三级451名代表走访1099户农户的调查情况,提出一份《关于降低惠农政策行政成本、整合惠农资金的建议》(第5594号)。这份建议全国人大交由财政部主办,农业部协办。财政部高度重视这份建议,将其作为今年的重点建议之一,要求做好办理工作。这份建议由农业司牵头办理,司里也是高度重视。我们充分征求了农业部、财政部部内相关司局的意见,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经过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初步草拟了答复函。我们总体认为,两位代表提出的“惠农政策落实行政成本高”、“惠农资金分散”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在某些方面相当突出。针对这两个问题,我简要汇报一些情况和想法。
(一)关于降低惠农政策行政成本问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各项政策各有各的政策目标,各有各的补助对象,各有各的管理方式,要确保各项政策都落实到位,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行政成本。比如,在农业补贴方面,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依据粮食播种面积等数据将补贴测算到省,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具体补贴办法,原则上要求补贴到种粮农民、种粮耕地;良种补贴中,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具体由各省按照简单便民的原则自行确定。由于农业补贴对着千家万户,如果各项补贴都分头发放的话,行政成本会比较高。
为了在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管理行政成本,近年来,各级财政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方面,承担必要的行政成本,确保支农政策落实到位。比如,粮食直补工作经费原则上由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中央财政适当补助。地方财政安排确有困难的,报经财政部批准后,可按批准额度在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另一方面,优化支农资金管理方式,不断降低行政成本。比如,推动支农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将项目的审批权、立项权交由地方,减少了资金管理的中间环节,有效地避免了各地跑项目、要项目的成本;探索创新补贴资金发放方式,积极推行“一卡通”制度,将多项补贴资金通过一张卡发放,提高了补贴发放的效率;提高补贴政策针对性,将补贴资金向主产区、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倾斜。
由于各项补贴资金已为广大农民所接受,进行简单整合归并的难度较大。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农业补贴管理问题,下一步将从农业补贴的政策设计、使用方向、发放方式等环节入手,进一步提高补贴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探索建立更加节约、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补贴政策机制,充分发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益。
(二)关于推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问题。
当前,涉农资金在管理使用上确实存在管理部门多、资金渠道多、交叉重复与使用分散并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整体合力和使用效益。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集中解决农业生产发展中重要、迫切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是多环节开展整合。从预算编制环节,全面清理涉农专项资金,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进行归并,或按照资金用途重新分类。比如,2012年我司将分管的支农专项资金由2011年的19类42项整合归并为6大类27项。从预算执行环节,建立健全财政内部、财政与部门之间的资金统筹协商机制,加强资金安排使用的沟通协调。
二是多平台实施整合。鼓励各地以本地发展规划为引导,以主导产业、优势区域、重点项目或重大支农专项为平台,促进各项涉农资金的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比如,近年来我们陆续进行的“节水增粮行动”、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支持“菜篮子”生产等,都是以项目为平台,开展涉农资金整合探索的。
三是多层级推动整合。我部建立部内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动中央层面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大力推动省级整合,在部分支农专项资金安排中对省级整合予以奖励。坚持以县为平台推进整合,总结县级整合试点的经验、做法,巩固和扩大县级整合成果,引导和支持县级自主开展整合。
经过几年的实践,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提高了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也深受基层的欢迎。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在现行体制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只是一个有限的整合,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
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的决策部署,研究减少归并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按照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关于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的重大部署,我们将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为试点,将中央财政安排的77项支农资金,由黑龙江省进行统筹安排使用。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创新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深入推进各个层面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不断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为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是我汇报的简要情况。回去后,我们将根据今天座谈的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答复函,再正式办文反馈两位代表。各位代表积极参政议政,既是国家权力机关履行职能的需要,也是政府部门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动力。今后,我们衷心希望各位代表继续关心和支持财政支农工作,也欢迎大家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继续为做好财政支农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也将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做好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谢谢大家!